聶英好/攝 圖蟲創意/供圖
“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(WAIC)迎來前所未有的熱度!觀眾多,參展公司多,帶來的AI大模型、人形機器人等技術和新品更是層出不窮,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真的走在了世界前沿。”一名連續多年參加WAIC的專業觀眾感慨。
7月26日—28日,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(WAIC 2025)在上海舉行。60余款智能機器人及100余款“全球首發”或“中國首秀”新品發布,這也是國內人形機器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亮相。
證券時報記者來到WAIC智能終端館,仿佛置身于未來世界:人形機器人藝術表演、格斗、運動項目隨時可見,它們會像“老熟人”一樣自然地走到觀眾的身邊,機器狗在展館里不定時巡邏。在今年WAIC上,智能終端企業集中展示了最新產品與技術,人形機器人是其中最受矚目的領域,無論是參展企業還是機器人產品,都較一年前的WAIC有了顯著增長與變化。
頭部企業悉數亮相
“機器人的進化速度非常快,去年WAIC現場,大多數機器人都只會揮揮手,多為靜態展示,僅一年時間過去,今年大多數參展的機器人已經有了巨大進步,不僅能像人一樣行走,還能‘干活’、跳舞、和人聊天。”智元機器人通用業務部總裁王闖告訴證券時報記者。
人形機器人是這兩年國際科技領域競爭的熱點,國內明星企業競相涌現。本次WAIC H3智能終端館匯聚了具身智能、機械制造、虛擬現實、智能硬件等領域的數十家企業,宇樹科技、云深處科技、智元機器人、傅利葉等機器人企業紛紛帶來了最新產品。
宇樹科技本次攜帶格斗比賽同款的人形機器人G1、四足機器人B2和Go2亮相。在宇樹科技展臺,身高1.32米、重35公斤的G1格斗機器人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“格斗秀”,憑借29個靈活關節和智能平衡算法,表演了行云流水的拳擊連招、干凈利落的回旋踢。當其意外摔倒時,動態平衡系統僅用數秒便完成自主起身。
智元機器人帶來了旗下機器人家族。智元機器人300平方米展臺成為全場焦點,靈犀X2、遠征A2、精靈G1 、遠征A2-W、四足機器人D1 Ultra集體亮相,帶來“運動、交互、作業”三智能全場景演示。
星動紀元攜旗下核心具身智能產品亮相,通過星動L7、星動XHAND1、星動Q5三款產品的實景演示,展現了其在具身智能領域“軟硬一體化全棧自研”的技術實力,以及“從技術突破到場景落地”的商業化成果。
傅利葉展示了即將發布的人形機器人GR-3,創新性地引入柔膚軟包覆材設計和全感交互系統,進一步拓展機器人在陪伴與情緒交互維度的體驗邊界。
機器人展現“干活”能力
今年以來,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開始下產線、進工廠。人形機器人在本次WAIC上有一個顯著變化,那就是從早期的“純炫技”走向“真干活”,各家的機器人都在現場大顯身手,機器人越來越能干了。
在千尋智能展臺,人形機器人正在忙著做服務生、疊衣服、搭積木。在千尋智能的飲料吧臺前,人形機器人正像人類服務員一樣,接受下單之后,從冰箱里取出飲料,并遞給觀眾。從識別到用戶指令、到定位目標、再到抓取、遞送飲料,全程一氣呵成,完全由VLA模型自主推理實現。
在擎朗智能展臺,機器人調酒師、機器人手作爆米花、機器人合照互動等場景引人駐足。擎朗智能最新發布的雙足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-F1,以擬人化的動作和精準的服務流程,流暢地完成爆米花制作、根據顧客需求調制各類冰鎮飲料,包括雪碧、可樂、是否加冰等,讓觀眾真實體驗到了具身智能服務。
物流場景被公認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最佳“練兵場”。7月27日下午,智元機器人變身快遞員,在WAIC現場分揀快遞包裹,并開啟現場直播,這是全球首例真正數據驅動的端到端具身智能機器人物流作業。
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兼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表示,機器人得以完成這些動作,主要是基于具身智能大模型,通過海量訓練數據,讓具身智能機器人形成了自主執行能力,這種能力是一種泛化的、可以通用的形式,而非沿固定軌跡進行。
如何讓機器人適應更多場景?千尋智能創始人兼CEO韓峰濤向記者表示,數據是其中的關鍵因素,要讓機器人接觸、采集更多數據。“因為具身智能最核心的難點在AI,也就是機器人的‘大腦能力’,而AI是數據驅動的,積累更多高質量的真實數據,才能提升機器人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能力和表現力。如何獲取更多數據訓練模型、讓模型訓練更快、在新場景更快學會新技能等,是具身智能下一步要繼續突破的難點。”
訂單持續火爆
在人工智能領域,2025年可能在未來是值得紀念的一年。對于今年WAIC機器人展區的變化,專家總結出三大亮點。
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向記者表示,一是成本大幅降低,具身智能結合核心零部件,降低了機器人成本,機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;二是“大小腦”技術突破,今年企業普遍應用大模型或VLA具身智能技術,機器人作業具備泛化性,可交互、應對干擾;三是重視訓練場與數據集,具身智能數據集需包含多模態、力、環境光線等信息,企業普遍提出要建訓練場和數據集,解決數據缺失問題。
記者在展會現場也了解到,隨著機器人“干活”能力大幅提升,各家機器人公司當前訂單供不應求。機構指出,2025年或將成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量產元年,全年預計將有5萬臺人形機器人下線。
宇樹科技市場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:“我們早已啟動機器人量產,未來要讓機器人更好普及,除了持續優化硬件本體,軟件方面也將重點突破,目前宇樹科技正在努力讓機器人變得越來越好。”企查查資料顯示,截至目前,宇樹科技已累計中標訂單超100筆。
具身智能企業跨維智能已有批量化訂單落地,7月27日,跨維智能發布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DexForce W1 Pro。跨維智能董事長助理馬嘉憶告訴記者,跨維智能已經累計開發完成上百家客戶,落地數十個場景,年營收達到億元級。基于Sim2Real技術底座,跨維智能已賦能30多個行業、上百家終端客戶,旗下機器人“大腦”還可跨本體賦能,也就是除人形機器人外,還可賦能工業機器人、協作機器人等。
王闖向記者介紹道,智元機器人目前在手有兩個較大訂單,一是與中國移動合作,做基于遠程A2與中國移動大模型的全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,用于展廳講解導覽;二是與奇瑞在汽車場景的合作。此外,在7月9日工廠機器人作業直播后,智元機器人接到幾十臺智能具身機器人訂單,主要用于料箱轉移,機器人能自動避讓干擾,這些訂單均為千萬級。
“在場景落地方面,智元機器人落地遵循‘先易后難’的原則,先解決傳統智能化搞不定但具身智能易實現的場景,比如料箱轉移,再攻克需要泛化能力的物料分揀等更復雜場景。”王闖表示。